石正人のブログ

石正人のブログ

ブログの説明を入力します。

Amebaでブログを始めよう!
20100321
在圓明武學裡老師或教練對學生組手的教學特別多,而且組手幾乎不重覆,為什麼呢?原因是因為當時學生出拳的狀況不同,再加上施術者的靈感產生,自然而然做出的組手都不太一樣,那學生問要怎麼學呢?老師常說「從套路找」,而組手的欣賞之餘才會領悟到:「喔!原來這招可以這樣使用!」。圖為老師指導谷諺練習圖^^

20100321放大圖

摘自:中正紀念堂八極拳傳承週日班2010年03月21日紀實 http://wushu.pixnet.net/blog/post/25247534
20100326
由於柔身掌中的氣功牽涉到心念的作用,這次靜端休息時順勢問了有關心經的哲學與實修問題,老師提出他的見解,我覺得有所得,內容就不多談,但讓我感概的是時下有些人常將經典用唸、用背,或許是認為心誠則靈吧,但忘了某些經典實際上就是一個修練法門,不去真實了解其中意義真是可惜!如同有本武功秘笈,只會唸而不去練。(我在旁邊認真的聽講^^)

20100326放大圖

摘自:台北縣八卦柔身掌週五班2010年03月26日紀實 http://wushu.pixnet.net/blog/post/25208703
20100327
對打中有許多技巧可以運用,比如眼法、定身…等,都是不錯的要領。定身不是電影中演的點穴啦。是利用對手的抵抗力,卸力…等技巧來完成。只要巧妙施用,對手可以揮四拳內的時間不會動,那麼要KO對手就很容易了。(摘自老師在台灣國術論壇的發言)
之前都是約束對練,今日老師提議作爬山手對打練習,圖為我與楊世芳教練的對戰,我用左爬山手攻擊圖。

20100327放大圖

摘自:北新道場八極拳格鬥基礎週六班2010年03月27日紀實 http://wushu.pixnet.net/blog/post/25249334
20100402
柔身掌除了看不到的「氣」,看的到的肌肉也很重要,透過肌肉的擰旋喚醒經絡,好讓氣可涵養全身。經絡如同河道,如果雍塞則氣無法到達,身體將逐老化,柔身掌練習時需確實的操作到需要運作的肌肉,另外這次在下課的時候俊列提出他的專業「核心肌群」的鍛練也讓我長了見識。(圖為下課程大家討論核心肌群的操作)

20100402放大圖

摘自:台北縣八卦柔身掌週五班2010年04月02日紀實 http://wushu.pixnet.net/blog/post/25210923
20100409
八卦柔身掌重視「擰旋」,每次課程都會練習「滾翻爭裹」動作,透過這個動作活絡手臂上的經絡,手上的經絡在十二正經中有太陰肺經、厥陰心包經、少陰心經、陽明大腸經、少陽三焦經、太陽小腸經6個系統經過,在練習時我心裡常想是否可感到其中臟腑間的關聯,加油中…圖為老師指導「滾翻爭裹」細節^^。

20100409放大圖

摘自:
台北縣八卦柔身掌週五班2010年04月09日紀實 http://wushu.pixnet.net/blog/post/25210994
20100417
這是另一個新開始,希望這個班能長長久久開下去,本班和中國劍術班、八極拳周六傳承班一同上課。圓明武學八卦掌教學,是「柔身術課程」再加上「八卦掌課程」。「柔身術」是很重要的,身不柔軟很難把八卦掌練好,因此除一開始上課必須要作的「柔身功操」的全身熱身運動外,又獨立在「柔身術」上加強學習。其內容:
一、大體上有一個「伏虎功」,主要是把胯部及任督兩側的氣血活絡起來,氣血一活絡
      則該部位就比較柔軟好使,能把胯部及襠部柔軟起來。
二、再加上一個轉胯的技法,
      充分把「陰陽魚」的招式發揮出來。
      由定式轉腰胯-左右甩臂-鷹翔(左右甩臂加上虛式移動)-左右轉天尊(左右橫向全身旋轉移動),
       是一個由定式到旋轉的整個過程訓練。
       左右旋轉移動對八卦的身形運用很有幫助。
三、最後是勁法訓練:是雲鷹十三勢或鼓盪七式。
這個「柔身術」,是比較不同於一般八卦掌門派的練習法,是額外加上的課程。
其次「八卦掌」部份,採程派為主;尹派觀念為輔。

程派只有三形:「行走如龍,動轉若猴,換勢似鷹」。
圓明武學則要符合四獸:「龍騰、虎踞、鷹翻、猴相」。

這是兩武學間一個很大原則的區別。
而其最終的影響在於「走轉如推磨」的效果上。

按:程派三勢:「行走若蹚泥,兩臂似擰繩,走轉如推磨。」
我們的勢中還要加上一個「行走如坐轎」,共四個勢。
以上內容摘自老師在台灣國術論壇的發言

20100417放大圖

摘自:中正紀念堂八卦掌傳承週六班2010年04月17日紀實 http://wushu.pixnet.net/blog/post/25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