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がずっとお世話になってきた、「武術の縁」

安徽省武術界の歴史と記録。

私の思い出あるビデオ映像で、天安門事件の起こる直前だった「1989年の春3月」










尊敬する兄弟子「賈平老師」

賈平さん1

賈平さん3

かへいさんと共に








健身気功 五禽戯 総編者虞定海老師も一緒に

大会パーティー6




今現在の本職は、中国空手道協会幹部「空手道 師範」




徐文忠老師の一番弟子「王金香老師」  

王金香老師


1985年春 徐文忠老師の来日された時



徐文忠老師

徐文忠老師の動画 おそらく1980年頃


1986年 徐老師のお譲様の徐淑貞老師

徐淑貞老師




安徽省武術隊出身 朱多娟老師と共に1985年上海体育学院の武術館にて

朱多娟老師3

1986年 来日された楊承冰老師

楊承冰老師




安徽地方志中记载的东乡武术

一、沿革

自古以来,武术不仅有健身、防卫的作用,而且向竞技方面发展。据古籍记载和民间传说,射御、角抵、手搏和剑术以竞技形式的比赛和表演活动不仅在宫廷、官府相当盛行,而且在民间也广泛流传。

东晋时,在安徽长江两岸一带,人民深爱相朴(又名角力)活动,时常“班宜相会,累欲作乐”(《晋书》)。南北朝时,在淮北平原有过射术“求访”相角(《晋书》)。

隋唐期间,安徽民间形成农历正月十五为比武集会,多为角抵、手搏比赛,并摆场表演刀、枪、剑、棍等术。围观众多,非常热闹。此外,出现槊(枪、矛)术对抗性表演赛。比赛双方,有的空手“夺槊”、“避槊”,有的“被毡甲,操竹槊,布阵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资治通鉴》)。

两宋时,安徽城镇人口增多,商业兴盛,有了“瓦市”(后世称庙会、集会)比试角抵、手搏、使拳、使刀枪以及“打套子”(对练),设有“露台”。“争交”者多为民间卖艺为生的“路岐人”,各显技艺,以见高低。

明、清之时,沿袭了两宋形成的“打擂台”。这种比武,有徒手的,也有器械的对打,其胜败在于“绝技”。胜者可得牛、马和绸缎,披红、戴花,骑马游街。

民国时期,武术活动曾蓬勃一时。安徽先后参加全国“国术国考”和“全国国术运动大会”以及第五、六届全运会的国术比赛。此外,还参加过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国术游艺会。比赛项目,多为散手、长短器械、摔跤、国际拳击,另有套路表演。时有以性别分组,时有以体重分级,有规则和评分标准。历次拳术、器械比赛都十分激烈。显示了民间武师绝技,破除了“祖传秘诀”、“神授仙机”、“金罩铁衫”等神秘传说。

建国后,安徽除举办武术学习班、辅导站,组建武术集训队,充分发挥老武师献技献艺,培养武术新苗的积极作用外,并以表演、比赛形式推动武术运动向前发展。在50年代,一方面研究武术发展项目,另一方面组织表演和比赛。

从60年代以来,在群众性练武活动的基础上,侧重抓了武术训练与提高。在全国武术表演、比赛中,无论拳术,还是器械单练、对练项目,都取得过好成绩。这个时期的安徽武术运动员曾多次出国访问表演,还迎接了外国的武术知名人士来访,互相交流,学习技艺。

二、国考

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两届全国“国术国考”,参加者均为各级国术馆的教习、学生。先试刀、枪、剑、棍、拳,及格者才能参加散手,包括长短器械击打和比试摔跤。在1928年10月第一届国考中,安徽马承智取得拳术最优15名之一。在1933年第二届国考中,安徽汪光旭获得拳术第三名、剑术第五名。在拳术套路比赛中,因规则不明确,评判员凭印象打分,又因受门户之见及其背景的影响,造成混乱。

三、表演

〔举办全省表演〕

民国时期,在安庆举行的第三届省运会上,把国术列为表演项目,参加表演的选手有十余人,多属省国术馆师资班的师生。1941年秋,汪伪省府在蚌埠举行过一次褚民谊创编的“太极操”表演会,有2000多人参加演练。

建国后,为挖掘和整理武术遗产,推动武术运动发展,安徽各地纷纷举办武术表演会。据统计,全省每年参加表演的有200多人,其中有七八十岁高龄的老武师,也有六七岁的武术幼苗。表演的项目,多属地方流传的一般拳械套路。

1957年5月,在合肥举行一次全省武术表演会,有70多个单项,50多名代表。阜阳张跃堂的“十八刀”、吴佩贤的“罗汉拳”、安庆夏兴华、阎少华的“燕青对打”、芜湖张匀之的“枪”、蚌埠胡敬章的“猴拳”、龚传仁的“七趟查拳”、淮南赵兴旺的“奇门十三剑”、张素珍的单刀等,都作了精彩表演,受到热烈称赞。

1959年第一届省运会和1960年第二届省运会,武术均作为表演项目。这两届省运会参加武术表演的单位有合肥、芜湖、淮南3个市和蚌埠、安庆、六安、宿县、阜阳4个地区。参加表演者有武术新苗,也有民间老拳师。合肥市、蚌埠地区分别获得第一、二届省运会武术表演团体第一名。

此外,有武术集训队,经常到基层作巡回表演,交流技艺,促进各地开展武术活动。特别是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结束后)安徽武术代表队全体运动员,赴各地、市汇报表演,深得各地欢迎和赞扬。

〔参加全国表演〕

1923年,民国在上海举行一次“全国国术运动大会”,安徽武林名手刘百川参加了表演。

1965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运动会,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安徽代表陈道云的拳术,动作协调、优美,获得优秀表演奖。

1972年,安徽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大会”。杨承冰表演自选枪术,陈道云表演自选剑术,另有曹琼瑜表演自选拳,他们都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套路和动作达到了新的水平,获得大会优秀表演奖。

1979年至1984年,全国举行5次“传统武术观摩表演会”,安徽每次从各地、市选拔代表组队参加,学习、交流了传统武术技艺,并有不少代表获得表演奖,特别是阜阳地区的赵敬宣(当时78岁),在1984年兰州举行的全国传统武术观摩表演会上表演的猴拳、流星、七星剑术,动作敏捷,刚柔相济,赢得数千观众的阵阵掌声。七星剑术荣获表演一等奖。

〔参加出国表演〕

1960年至1983年,安徽龚传仁、郭省聚、杨承冰、刘学志、陈道云、白彦侠、朱多娟、许斌、贾平等26名运动员、教练员作为中国武术代表团、队的成员,出访12次67人次,先后到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曰本、澳大利亚、土耳其、埃及、阿尔及利亚、阿曼、缅甸、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拳术和器械(刀、剑、枪、棍术)单练、对练表演,获得出访国家和地区的赞赏。

四、比赛

〔举办全省比赛〕

经查考,安徽在民国时期未曾有过全省性的国术比赛活动。

建国后,全省性的武术运动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是从1974年的第三届省运会开始的,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

第三届省运会的武术比赛由合肥市承办。参赛的有六安、阜阳、宿县、巢湖四个地区和马鞍山、铜陵、芜湖、合肥、淮南、蚌埠6个市,共98名男、女运动员。省武术集训队,作为测验,不计名次。此次比赛,按照1959年国家体委颁发的《武术竞赛规则》实施的。采取以大会规定的难度动作自编套路进行演练,每个参赛者须完成一套长拳、一套器械(自选刀、剑、枪、棍术)、一套传统项目。比赛结果,合肥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芜湖、淮南、蚌埠分别取得第二、三、四名。

1979年第四届省运会武术比赛,由宣城县承办。参赛单位有阜阳、六安、滁县、徽州、宿县五个地区和淮北、芜湖、马鞍山、合肥、蚌埠、淮南6个市。男、女运动员146名。比赛设有长拳、自选长器械、自选短器械、单项传统、对练五个项目。使用1977年的《武术竞赛规则》。套路演练时间的规定:自选拳械不少于1分10秒,单项传统不少于1分,对练不少于40秒。比赛结果,合肥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芜湖、徽州、蚌埠、淮北、淮南分别取得第二至六名。合肥市郭丰平、刘成慧获得男女全能第一名。

1982年第五届省运会武术比赛,由固镇县承办。参加这届武术比赛的单位有合肥、蚌埠、芜湖、淮南、淮北、安庆市和宿县、六安地区,男、女运动员96名。此外,固镇县武术集训队作为测验。省武术集训队运动员,各回原单位参加比赛。比赛项目和拳械套路演练时间的规定,与上届省运会相同。比赛规则,按照1979年《武术竞赛规则》和1980年、1981年的“补充规则”实施的。这届比赛,分设成年男、女组,少年男、女组。比赛结果,合肥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芜湖、蚌埠、宿县地区、淮北、淮南分别取得第二至六名。成年男组:芜湖唐守凯获得全能第一名。成年女组:蚌埠韩志敏获得全能第一名。少年男组:芜湖李贤跃获得全能第一名。少年女组:合肥周伟获得全能第一名。最后,老拳师、教练、裁判以及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拳械套路表演,有胡敬章的武当剑、张海生的少林短拳、刘福田的形意拳、唐璜的气功和王楠、贾平、张祚川的三人对打拳,韩志敏、周侠、张洪霞的盾牌刀进三节棍等,深得大会称誉。国家体委派出武术调研组,一行3人,专程参观、考察了安徽此届省运会武术比赛。比赛期间,还召开了座谈会。

1978年至1984年,先后在马鞍山、合肥、安庆、蚌埠、淮南举办五次全省青少年、儿童武术比赛。每次参赛人数都在百人上下。通过比赛,反映了各地技艺明显增长和培养新苗的良好状况。

〔参加全国比赛〕

1929年,在杭州举行“全国国术游艺会”(擂台赛)。由浙江省府承办的。邀请19个省国术选手400多人参加。安徽刘百川、陈明徵分别应聘为副评判长、监察委员。安徽选手李好学表演了五路关东拳、查拳和扇子双钩;嵇家钰表演了三路查拳、捣月刀与三路刀。此外,有马承智(当时,在江苏省国术馆任教习)加入表演,获拳术第六名,另有濮玉、濮伟(当时,在上海武当太极拳社学习)分别表演了太极拳、太极剑,还有邓少波、范益成、濮秋成表演了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安徽国术馆副馆长王成美,在国术游艺会期间,为会刊撰写了《安徽省国术最近趋势》一文。

1933年、1935年安徽先后参加了第五、六届全运会的国术比赛。在五届全运会上,孙虎臣、胡文藻、郭雨田,刘启武等人都取得较好名次。邾子荣演练形意拳,评判员有意降低评分,当场发生争吵。在六届全运会上,安徽有8名国术选手参加,只有汪光旭获剑术第四名。

此外,1930年安徽有25名国术选手参加了在安庆举行的第四届华中运动会国术比赛,汪光旭获剑术、射箭两项第一名。1936年在长沙举行的第六届华中运动会,安徽参加国术比赛,结果榜上无名。

建国后,全国性的武术比赛频繁,安徽参加比赛的主要有:1959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会”,安徽徐淑贞获剑术第一名,刘桂兰获刀术第二名。同年9月,安徽参加第一届全运会武术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八名。

1963年,在上海举行的“15单位武术锦标赛”,安徽陈道云获女子全能冠军,郭省聚获棍术冠军。1964年在济南举行的“19单位武术锦标赛”,安徽徐淑贞,不仅单项成绩突出,全能项目也取得优异成绩。武术界评论安徽女队进步突出,动作准确,稳定性强,在挖掘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套路内容的结构更加丰富多彩。

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武术列为比赛项目。有318名武术运动员参加角逐。安徽获得武术团体总分第二名,陈道云一举取得武术女子全能和女子自选枪术、剑术三项第一名,杨承冰获得自选枪术第一名。1978年,在第四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安徽陈龙获枪术第二名,朱多娟获棍术第二名。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预赛中,安徽唐守凯获双刀第一名;在决赛中,贾平获剑术第一名。

1984年,安徽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贾平、方坚分别获得男子剑术和女子枪术第一名,周徵、姜虹等取得女子团体总分第五名。

1985年在银川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安徽贾平取得剑术第一名、枪术第二名,方坚取得枪术第二名。

〔邀请各省比赛〕

1972年,在合肥首次举办武术邀请赛,有12个省、市参加,国家体委派人指导,还有不少武术界知名人士观览。这次邀请赛,交流了技艺,磋商了武术训练与提高,对恢复和发展全国武术运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1982年,在合肥举办第二次武术邀请赛,参加单位有10个省,另有美国武术协会。男女运动员142人。主要项目有:传统拳术,分四类:一是形意、八卦、八极:二是通臂、劈挂、翻子;三是地趟、象形;四是其他拳术(自选一项)和自选拳术(包括太极拳、南拳)。传统器械(自选刀、剑),长械(自选枪、棍)。安徽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四名。唐守凯获长拳、刀术、双刀三项第一名,王楠获枪术、醉拳两项第一名,姜虹获地趟拳第一名。陈龙获枪术、通臂拳两项第二名,周伟获翻子拳第二名,韩志敏获长拳第二名,王楠、张祚川和贾平获三人对打拳第二名。

此外,1985年安徽参加在西安举行的国际武术邀请赛,贾平夺得剑术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