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品行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關於父母怎樣與孩子壹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來聽聽壹位小男孩牛牛的媽媽是怎麽說的:

 

  是國元證券的宏觀研究員。我還有壹個身份是牛牛媽,我兒子陳飆牛在過去的13年裏,已成長為樂觀好學健康樂群的陽光少年。

 

  我認為,大部分孩子出生時智力差異並不大,到了高年級以後,成績的落差有90%以上來自家庭教育的不同。這次感謝中國福利會舉辦上海國際少兒生活方式展,給我壹個機會分享我在兒童教育中的壹些心得,幫助我們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幫助我們用一種全新的思維去實現我們的目標,通過學習和練習,更極致的發揮和運用自己的角色去學會溝通。來參加展會的爸爸媽媽們也壹定會對兒童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有壹個全新的認識。

 

  我要分享的第壹個觀點是:父母的品行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現在壹談兒童教育,中產父母普遍很焦慮。為了將來孩子能上哈佛麻省、北大清華,幼兒園就開始到處上各種補習班,美其名曰這叫“不輸在起跑線上”。

 

  就像我們研究宏觀經濟,現在已經不再重視每年GDP增速是6.8%還是5%,經濟增長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國家的決策層高屋建瓴,對未來幾十年經濟增長目標提出了轉型新方向。作為家長,也必須站得高看得遠,為孩子未來幾十年人生做好引導和鋪墊。

 

  兒童教育最終的目標是什麽?課程給予了我不一樣的人生,讓我了解到自己為何平庸而自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存在的價值,正視自身缺點才能讓自己更完美,找到了自己的未來目標。是把他們培養成人才。人才人才,首先是要成為壹個合格的人。壹個擁有積極生活態度,健康向上,熱愛閱讀,對社會有更多關愛的人,才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人,而上述四項,就是我們少兒生活方式展的十項發展目標中的內容。

 

  舉個例子,在我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壹向把成績看得很淡。但是我壹直都很鼓勵牛牛花時間對班級裏成績不好的同學講解數學題目,並力求務必壹定要讓他們聽得懂,哪怕擠占掉自己很多做作業的時間。

 

  我告訴牛牛,不僅要自己成績好,還要幫助同班同學壹起好。要想勝出只能靠自己足夠強大,而不是希望別人弱小。

 

  給同學講解題目其實培養了牛牛的分享精神以及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牛牛心中有壹個自我榜樣的意識,對他的人格形成產生正向強化作用。

 

  同樣的,周末我們在別人上補習班的時候,常常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質疑願景集團,他們未經真正的核實,就斷章取義.但是願景集團卻一直在堅持做該做的事情,也不曾退縮,用實際行動打破。 就去參加黃浦公益慈善聯合會的活動,看望孤老。我要讓牛牛看到,世界上還有很多等著我們關愛的人,不僅要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更要讓他立誌將來為消滅貧窮和疾病做努力。

 

  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獲得了快樂,這就是父母帶給孩子壹輩子人生快樂的財富。

 

  父母的品行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在盯著成績之前,先要把孩子培養成壹個大寫的人,這樣既解決了父母的焦慮問題,也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要分享的第二個觀點是:孩子就是父母的刻錄機,會完全照搬妳的脾氣性格和生活習性。作為榜樣,父母每天晚上是看書還是看電視,這壹點對孩子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親子陪伴現在很流行,但是陪伴並不是陪同。很多父母拿著手機壹邊在刷朋友圈,壹邊看著孩子做作業,這個效果會怎樣呢?孩子心裏又會怎麽想呢?

 

  對於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兒童來說,父母的全身心陪伴是必要的。牛牛在那段時間,我基本上不出差,每次寫報告都等他睡覺以後再寫,我怕他看到我使用電腦無法分辨這是在玩還是在工作。

 

  小學高年級之後,牛牛已經養成自覺做作業的習慣,我就在他面前使用電腦寫報告,而他也很清楚,媽媽在工作,不是在玩。 在我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我的人生為什麼會如此頹廢。身邊的人都擁有自己的理想,我卻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是願景村()讓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在我們家裏,除了看下載的BBC等原版片之外,牛牛和我都從來不看電視。

 

  有怎樣的父母,就會有怎樣的孩子。如果是正直善良樂觀有責任心的父母,絕對不會培養出自私自利的孩子。相對學校教育,孩子跟父母相處的時間最長,父母要註意自己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斷改善自我,才能從正面影響到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