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是一種強大力量,今天我們為你帶來的研究是,一場金融危機滅了滿清王朝。話說19世紀,世界進入工業革命的繁榮時代,汽車及橡膠輪胎的發明和迅速普及導致全球市場上對橡膠的巨大需求。當時的上海,橡膠已經走進大眾生活。除汽車外,三輪車、人力車也都換上了橡膠輪胎;一到暴雨天,上海人會在布鞋、皮鞋外套上一雙膠鞋,再穿上橡膠雨衣,可照常出門。
當時的超級大國英國和新興大國美國的橡膠進口量從1908年起連續每年大幅遞增,導致倫敦市場上的橡膠從1908年的每磅2先令跳到1910年4月的12先令,而當時的橡膠成本僅為1.6先令,2年漲了640%。一時間,全球各地有條件的橡膠產地特別是東南亞地區都建立了無數的橡膠公司,而且都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形式向投資者融資。上海作為當時的亞洲最發達的資本市場,自然成為橡膠投資的焦點平台。
據英國《泰晤士報》估計,從1909年底到1910年初的幾個月裏,南洋地區新成立的橡膠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總部設在上海。這些公司有的剛剛買地,有的也不過才把橡膠樹苗種了下去,甚至還有很多是皮包公司。它們紛紛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大肆招徠資金。受到國際金融投機風潮的影響,上海的橡膠股票大受歡迎。
當時有一家名叫「地傍橡膠樹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股票交易所開盤價為每股25兩白銀,不過一個多月後就漲到了白銀50兩,整整翻了一倍。面對如此大賺特賺的發財機會,那些擁有大筆資金的在滬華人和外商紛紛加入搶購橡膠股票的行列。一些太太小姐們為了買股票,甚至不惜換首飾、賣鑽戒。搶購狂潮讓很多人一夜暴富,這更加激起了人們的投機慾望,以至於股票的實際價格超過票面數十倍。
在當年的橡膠股災爆發前,華人大約搶購了80%的股票,剩餘20%則為在滬外國人買走。許多華人最後不滿足於在上海搶購,甚至調集資金漂洋過海到倫敦去「炒股票」。當這些橡膠公司的股票在一個月內迅速上升十幾倍,無數新貴和土豪紛紛傾囊而入,普通職員甚至貧民也將致富之路賭在橡膠股票上。投資者無暇判斷股票真偽,一味哄抬股價,從上海一路買到倫敦。
當時,華商在上海投入資金近3000萬兩白銀,在倫敦投資超過1000萬兩白銀。在當時,上海市面上的流動資金,尤其是錢莊、票號的流動資金,都被橡膠股票吸納殆盡。1910年6月,倫敦股市突然暴跌,這導致遠在上海的橡膠泡沫瞬間破碎,全數橡膠股票公司灰飛煙滅,眾多投資者和企業家人間蒸發,股票市場就此停業。無數中國的錢莊票號深度捲入投機,導致連鎖破產局面。
時任上海道台蔡乃煌與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上奏朝廷,宣統皇帝特別批准向外國銀行借款渡過危局。很快,上海得到350萬兩外銀和300萬兩官銀,市面暫時平穩,錢莊、票號得以緩息一時,勉強挺過第一次股災的衝擊,並撐住了上海乃至全國的金融秩序。孰料,股災引發的第二波衝擊接踵而至。1910年9月,正值當年庚子賠款的付息時限,按慣例上海該承擔190萬兩白銀。
此時,蔡乃煌已把這筆官銀拿去「救市」,並希望朝廷能為上海的這筆「份子錢」墊支以度難關。可是昏庸的朝廷大員完全不懂市場運作,反而認為蔡藉機「恫嚇朝廷」,於是將蔡革職並要求其立即繳款。蔡被逼無奈,只得向上海各錢莊催要官款。此舉一出即不可收拾,最終導致當時的龍頭錢莊源豐潤和義善源相繼破產。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1909年也是連年的大雨,辛亥的前一年1910年的夏天也一直在下雨,湖北、湖南因水成災。連續年旱澇災害,大米價格急劇攀升,搶米風潮到處出現。最大的搶米風潮發生在1910年4月的湖南長沙。
長江流域出現四百萬以上的饑民。1911年夏天南京城可以划船,武漢城可以划船,同時山東巡撫告急山東缺糧,甚至連東三省也因雨成災。魚米之鄉、江浙二省此時也出現糧食危機。少年徐志摩時在杭州府中讀書,有一天去看電影,發現那麼多人圍在那裏,原來有人在搶糧,把米店搶了,原因是大米價格太高而買不起。
他電影也沒看成,黯然回到學校宿舍,詳細記下了那一天的所見所聞。這是一個少年學生親眼所見,寫在私人日記裏面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起義的消息傳到北京已經是10月11日,,直到10月12日凌晨5點,清政府做出了一個決策:出兵鎮壓,派蔭昌去。
蔭昌出發前,管鐵道的郵傳部長盛宣懷來了,告訴他們打武漢的時候,只要保全漢陽鐵廠,獎勵十萬大洋。盛大人下車時還對着火車窗戶跟蔭昌說:「這個事情別忘了。」蔭昌說:「盛大人,你放心,只管把大洋準備好就行。」這句話讓外國記者全聽見了,他們的理解是:原來朝廷派兵南下軍餉沒準備好。
第二天,日本、英國等國記者紛紛發佈消息,到處都傳開了,國庫當時還是有兩百萬大洋,13日就撥出了五十萬軍餉。但是,這個消息一登出來,老百姓認為清朝沒錢了,意味着自己存在銀行的錢不安全了,大家都到銀行取錢,最起勁的是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他一家就取出至少幾百萬兩以上的巨額存款,直接存入英國匯豐銀行。只有兩天的時間,北京有幾家銀行就關門了,以前可以給銀票、紙幣,現在都沒有人要了,只要現大洋,寧肯背在身上重一點,但是踏實,能買到米,米也越來越貴了。他們每天在日記裏寫着:今天大米價格又飆升了,而且店裏沒有那麼多米賣給你,警察出來維持都沒用。
日前,深港通開通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香港許氏金融董事長指出,深港通開通後對內地和香港的市場都是重大利好,但作為投資者必須理性認識深港兩市的差異性,做足功課,提防風險、因地制宜,才能實實在在的這次機會。
接下來發生金融危機的是上海,昔日富庶繁華的十里洋場一夜之間現金不夠了,他們向外國人緊急呼救,外國銀行原來對中國銀行很好,這個時候就不好了,因為不相信中國銀行了。上海幾家大的民營銀行都關門了,門口貼出告示「因現金告急,暫停營運」。至此,上海金融業宣告崩潰,隨後,金融危機從上海一路絕塵,向天津、重慶、廣州和北京擴散,繼之而來的是全國工商業的大恐慌,並引發了第三波股災效應。其中,江浙地區所受衝擊最大,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寧波等六大經濟重鎮倒閉了18家著名錢莊和票號。
受它們的牽連,多數城市的民族金融機構全面陷入癱瘓和破產。作為大清金融財政的重要支柱,錢莊、票號深度捲入投機,並受到重創乃至呈現連鎖破產局面,讓與之關聯密切的官僚買辦資本、商業資本和民間資金也飽受侵蝕,從而不得不相互拆借,越陷越深。與此同時,外國銀行也停止對中國金融機構的拆款,並催促還款,這直接導致中國的新興工業和民生陷入災難,並且被外國資本把持。與金融危機同時出現的是逃難潮,他們兌錢出來做路費,北京人逃到天津去,天津有租界,使得租界人滿為患。
像嚴復這樣有地位的人,逃到天津後,連房子都租不到,最後只好在小旅館裏住,因為他跟外國人關係很好,外國人說「你可以到煙台來,我借個房子給你住」。天津全都住滿了,房價急劇攀升,有一些北京人在天津待不下,就住在北京的兩個地方,一個是東交民巷使館區,一個是六國飯店。還有一個流向是紛紛逃亡上海,全國各地都有人逃到上海,上海的房價也貴得不得了,米也貴得不得了,當上海和天津租界人滿為患的時候,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地方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和逃難的背後是人心恐慌,全國各地到處都是謠言。
1910年-1911年,天災、股災、糧食危機、金融危機、動亂都同時發生在同一時間。至此,自1903年以來,中國連續六年的經濟增長被這次全國性的橡膠泡沫所摧毀,步入大蕭條,清末新政的成果毀於一旦。粗略統計,華商在上海和倫敦兩地股市損失的資金在4000萬至4500萬兩白銀之間,而當時清政府的年可支配財政收入不過1億兩左右。如此巨款的外流,讓清政府入不敷出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不得不啟動國際大借款以苟延殘喘。
於是,後面的事情便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發生了:股災次年(1911年),清政府將商辦鐵路「收歸國有」,以路權為抵押向列強借款,由此引發「保路運動」,並進一步導致辛亥革命的最終爆發。可以說,這場金融危機,是導致滿清覆滅的最後一根稻草。
3個跡象表明今天該為您的學生貸款再融資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貸款產品推陳出新,專案不斷的多樣化,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類專案——物業貸款。可能很多人對於還不是很瞭解,物業貸款是商業銀行向自然人、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法人發放的,以其所擁有的物業作為貸款抵押物,並以該物業的經營收入作為還本付息主要來源的抵押貸款。對於學生貸款借款人來說,一場完美的風暴正在醞...
美股分析,美國股市的幾連漲已成常態,是好是壞?
Hello 朋友們大家好!!美國這兩個月來的股市的表現給人的印象就只有漲了漲!似乎已經成了美國股市的常態!凡是看跌的人都處處受到嘲諷看漲的人也處處自稱大師!這到底是好的現象?還是災難來臨前的信號?歡迎朋友們在我的視頻下方留下你們的觀點!我也想知道你們是怎麼看待市場的?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歷史 2015年...
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工具——LINE Pay
LINE Pay至2018年底已成為台灣最多人使用、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工具。今(2019/1/25)推出「LINE Pay mini 行動支付收款機」這台行動支付收款機除了整合不同的支付方式附帶許多加值服務給客戶一個現成可用的行銷平台。即日至2019/8/31止商戶成功申辦LINE Pay mini...
【一周樓盤推介】300幾萬喺多倫多有乜選擇?
歡迎收睇「一周樓盤推介」今個星期帶大家去到加拿大的多倫多睇樓,過去香港人在多倫多買樓多數都選擇獨立屋,但是當地的獨立屋近年入場費動輒都要過千萬港紙而且樓價升幅不及多層式大廈單位所以近年不少投資者已轉投大廈單位懷抱今集第一個帶大家睇的樓盤位於多倫多市中心區的國王街它是多倫多其中一條最早期的街道這條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