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本身健康、希望身體更強健的人,還是不幸罹患了癌症而積極尋求生存之道的患者,都對於健康和延續生命的共同渴望。雖然出發點不同,但他們所投入的努力與選擇,其實都反映了對生命價值的重視,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健康者:預防與自我提升的積極態度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運動與健身是一種主動的健康管理方式,小組健身班現時尤其流行。透過規律的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和均衡飲食,不僅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還能預防慢性疾病、維持理想體態,以及舒緩壓力、改善情緒。這種「更健康」的追求,是現代人自我實現和提升生活質素的重要途徑。研究證實,長期運動能夠強化免疫力、降低癌症及多種慢性病的發生率,同時促進心理健康。

 

癌症患者:運動成為抗癌的重要工具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當然首選是針對性的治療,例如標靶治療香港。一般或許認為運動與癌症康復者格格不入,但運動對於他們不只是維持健康的選擇,更是抗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近年大量臨床研究證明,適度運動不僅能改善癌症治療的副作用,還能提升治療耐受性、增強體力、減少併發症,甚至有助於降低癌症復發和死亡風險。例如,有研究指出,肌肉量較高的癌症患者,其死亡風險顯著降低,生活品質亦較佳。運動還能促進身體釋放有益因子,為體內創造「抑癌環境」,進一步抑制腫瘤生長。

 

癌症生存者的運動建議,通常包括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身體活動,內容涵蓋有氧運動、阻力訓練及柔軟度訓練。當然,運動計畫必須個別化,並由專業醫療團隊評估,確保安全與有效。即使在治療期間,適度運動仍有助於維持肌肉量、改善心肺功能、減輕疲勞感,讓患者能更好地面對治療帶來的挑戰。

 

共同的核心價值:珍惜生命、追求更好

 

雖然健康者與癌症患者的動機和處境不同,但兩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健康、延續生命。前者希望預防疾病、活得更有活力,後者則希望戰勝病魔、爭取更多時間與更高的生活品質。這種對健康的追求,不僅是生理層面的改善,更是一種心理和精神層面的自我肯定與希望。

 

無論是為了更健康而健身,還是為了生存而抗癌,這些努力都值得肯定。它們提醒我們,健康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主動經營與珍惜。每個人都可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與生活方式,積極面對人生每一個階段,讓生命更有質素、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