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个叫mixi的社交网。twitter和Facebook问世之前,它是日本社交网的大头。我从06年11月开始用它。06年我在北京的时候,时不时听到与一般博客不同的mixi。(温馨提示:注册mixi的帐号需要日本的手机号码。所以在国内的中国人无法登录,残念。能翻墙的或者在日本的中国同学不妨试试用日本最大的博客网站ameblo。通过此网站可以和很多日本人交流。)
我和朋友们能够在mixi分享生活。因为在当时的日本社交网是稀罕的,所以大家不管有事还是没事,常常写日志,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感情。我的那些日志中有很多不值一提的事情。虽说“不值一提”,但是那些年留下的纪录,无疑是非常珍贵的。偶尔翻阅它们,便可以回想“某年前的今天我干了什么”。
关于不值一提的事情,在我看来自然不必再用中文写出来。所以这次写一写“非属不值一提”的事情
说起近年来的“非属不值一提”,我不得不说到台湾留学。
07年我在台湾。那时我是大三,天真的大三,**的大三,什么都没想的大三。在我台湾的细节我不说了,反正我大三的时候,我的中文实在很烂,只会说几句的中文。如果大一的我看到了现在的我,恐怕会猝死。如果现在的我能回到我大一的时代,就会用踢屁股的方式鼓励他。
刚去台湾的我用发不标准的大陆发音(主要指着翘舌音)努力沟通。但是过了几个月,我嘴里发出来的 “我是神野”却还是 变成了 “wo si sen ye”,“智久”也 变成了“zi jiu”。虽说如此,台湾还是使我与当初的神野判若两人,完全去掉了过去的那个日本腔的汉语发音。
我没想过体会了有台湾腔的中文是好还是不好,可我的导师却替我惋惜。他经常批评我的发音。他这样说过:“如早就认识你,我不会让你去台湾”。我听得有些啼笑皆非(哈哈。。。)导师为什么这么说,是有个理由。因为日本的中国语是指北京话。教材上使用着简体字,从附录CD听到的是标准又悦耳的北京腔。所以对日本的汉语学习来说,北京话是久盛不衰的大主流(不过,现在有很多日本人以台剧为契机开始学台湾的中文,市场也有很多台湾中文的教材。我的一个台湾朋友现在在日本教中文,听说很受欢迎)
不管老师怎么想,我对自己的中文发音有一点点的骄傲,因为我的中文印证了一件事情——我在台湾“认真”学习了台湾的中文。
“认真”是有好无坏的。而且我倒不是没有努力纠正自己的发音,只是现在有一种有些万劫不复的感觉。这个感觉我跟导师说过,但导师却说 “只要你觉得万劫不复,那就真的万劫不复的” 。导师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其实,某个人有“精神战胜一切”的想法。我对这种想法忒别的扯淡(啊哈哈)。我喜欢“心态决定一切”,但是讨厌“精神战胜一切”。我不想太拼命,无论何时,总是要怀着好的心态。我对自己的发音和中文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心态好,就可以正确地努力。有正确的努力,就可以解决很多事情。
我的结论就是“学外语千万不能错过发音”。发音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交流的最基本是会话。因为别人常常根据我们的发音来判断外语能力。
我的中文是在台湾开启的,现在是中国大陆伴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