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真是掌權歷史的神。竟然猶大國末期及歐洲中東整段歷史的始末都預言得清楚明白。

 

【哈巴谷書 3:16-18】我聽見耶和華的聲音,身體戰兢,嘴唇發顫,骨中朽爛;我在所立之處戰兢。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 神喜樂。

 

神向哈巴谷啟示猶大亡國的將來,就是興起迦勒底人(巴比倫)對猶大國的討伐。由於猶大人長久不聽神的話、長久犯罪,所以神要管教他們並預言他們的亡國。哈巴谷看見覆滅的事既定就驚惶絕望、甚至有「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的感嘆。這事已至無法挽回的地步,眼見各樣的事都風光不再,無果無羊無牛無糧,心憂膽戰,哈巴谷正要面對、見證亡國一刻。但當他想到神仍然愛他,仍是那位救他的神,他就充滿盼望、歡欣喜樂。珍貴神是我們的盼望,祂是使人有指望的神。走祂的路,再差的環境也能平安喜笑。

 

亡國事定。在耶利米書廿一章起,講尼布甲尼撒二世來擄走約雅敬約雅斤的事,以及巴比倫猶大國的事…原來耶利米也一同見證猶大國的滅亡。然後在歷代志下卅六章22-23又提及耶利米預言巴比倫帝國之後會有波斯帝國的崛起,有個波斯王叫古列居魯士二世)會釋放巴比倫所擄的以色列人。此事以賽亞也有論及(賽四四、四五)。這以賽亞是在這段歷史更早以前作先知的。與以賽亞同期的南國先知有彌迦,北國先知有阿摩司何西阿。他們之後還有西番雅,才到耶利米哈巴谷

 

【以賽亞書 44:28】論古列說: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悅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發命立穩聖殿的根基。

【以賽亞書 45:1-5】我------耶和華所膏的古列;我攙扶他的右手,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放鬆列王的腰帶,使城門在他面前敞開,不得關閉。我對他如此說:我必在你前面行,修平崎嶇之地。我必打破銅門,砍斷鐵閂。我要將暗中的寶物和隱密的財寶賜給你,使你知道題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因我僕人雅各,我所揀選以色列的緣故,我就題名召你;你雖不認識我,我也加給你名號。我是耶和華,在我以外並沒有別神;除了我以外再沒有 神。你雖不認識我,我必給你束腰。

【歷代志下 36:21-23】這就應驗耶和華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地享受安息;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直滿了七十年。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 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 神與他同在。

 

祂在人的國中掌權,祂如何講,事就如何成就。

 

要講這段歷史,就要從巴比倫的開國君王那波帕拉薩爾講起。原諒我無法將每件事都講得仔細,要辛苦大家自行讀聖經。方才提到的先知中,以賽亞在世的時間比這位那波帕拉薩爾還要早許多,當時北國以色列還未滅亡,可以話到死的時候都未見到那波帕拉薩爾的出現,更惶論尼布甲尼撒之後一個帝國的古列,然而以賽亞竟能知道這將來的王的名字,而且按神的默示確鑿地記在經卷上(耶利米也有預言到古列王一事,他在猶大亡國之時作先知的,理應也不知道古列)。順帶一提,在這位那波帕拉薩爾王在位期間(即約BC612年)攻陷了亞述帝國,其首都就是尼尼微(這尼尼微就是那曾因神差約拿去傳救恩之道得救的城,後來因她仍走向敗壞,先知那鴻預言了她的覆滅,此事在這時應驗了)。那波帕拉薩爾王末期約BC609年,猶大國發生了一件事,就係埃及王來擄走了猶大國的約哈斯王,並立約哈斯的哥哥約雅敬猶大王。這約雅敬原名叫以利雅敬,登基改名為約雅敬

 

【歷代志下 36:4-5】埃及王尼哥立約哈斯的哥哥以利雅敬作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王,改名叫約雅敬,又將約哈斯帶到埃及去了。約雅敬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行耶和華─他 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耶利米書廿二章也提到的約雅敬的事,他在位不久,約BC605年那位那波帕拉薩爾就逝世了。 那波帕拉薩爾的兒子尼布甲尼撒登基。尼布甲尼撒四出爭戰,擴大版圖。其間多次圍困猶大(看來尼布甲尼撒未登基前已經經常攻擊猶大,見但以理書第一章所記,若數計年份的話「圍困」(約雅敬第三年,約BC606左右,尼布甲尼撒未登基)和「被擄」應相隔相當日子)。在BC598年攻到猶大,就將約雅敬擄走,由約雅斤接續王位。按但以理書第一章所講,未來的巴比倫總理但以理也與約雅敬一同被擄。

 

【但以理書 1:1】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

【但以理書 1:2】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 神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 神的廟裡,放在他 神的庫中。

【歷代志下 36:6】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來攻擊他,用銅鍊鎖著他,要將他帶到巴比倫去。

 

好景不常,未知是否得罪了尼布甲尼撒約雅斤的王座還未坐暖,在位只有短短三個月左右就被尼布甲尼撒派來的人擄走,由西底家猶大王。約雅斤被擄時,未來的波斯宰相末底改也在其中。尼布甲尼撒也算有才,竟能先後擄走未來的巴比倫總理和波斯宰相。相信主安排他們被擄,是為以後以色列人鋪路,不致滅絕。

 

【列王紀下 24:12, 15】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王便拿住他。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並將約雅斤和王母、后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了。

【以斯帖記 2:6】從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猶大王耶哥尼雅(又名約雅斤)和百姓從耶路撒冷擄去,末底改也在其內。

 

五年後,約BC593年,又有一次擄人事件。或許這些年間經常發生擄掠事件,反正巴比倫每來攻一次,就有財寶和人才「獻上」嘛,很好賺。當時以西結也在其中,他看見天開了及一連串亡國、末後和千禧年國的異象。

 

【以西結書 1:1-2】當三十年四月初五日,以西結(原文是我)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中,天就開了,得見 神的異象。正是約雅斤王被擄去第五年四月初五日。

 

直到BC586年,尼布甲尼撒王再打猶大國,也許再留着猶大國也沒有利益了!畢竟已擄人掠物多次,可能什麼都沒剩了。莫說進貢,甚至可能連被搜刮的物品都拿不出來(哈巴谷也說了當時沒牛沒果沒油沒羊沒糧…只可等犯境之民上來…【哈巴谷書 3:16-18】),就索性亡了猶大國。亡猶大國時,焚燒了聖殿。

 

【列王紀下 25:8-9】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倫王的臣僕、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

【歷代志下 36:19】迦勒底人焚燒 神的殿,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用火燒了城裡的宮殿,毀壞了城裡寶貴的器皿。

 

就這樣,猶大國亡了。巴比倫尼布甲尼撒可能有發夢癮,常常發怪夢。記在聖經上的已有兩次。第一次就是出名的尼布甲尼撒之夢,通國不能解。當時巴比倫中有一位俘虜叫但以理,為尼布甲尼撒解夢,揭示了歐洲未來至末後的局勢。這事以後但以理被立為巴比倫之總理。

 

【但以理書 2:1】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做了夢,心裡煩亂,不能睡覺。

【但以理書 2:16】但以理遂進去求王寬限,就可以將夢的講解告訴王。

【但以理書 2:19】這奧秘的事就在夜間異象中給但以理顯明,但以理便稱頌天上的神。

【但以理書 2:47-49】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又是顯明奧秘事的。於是王高抬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

 

尼布甲尼撒執政時,約BC576年,鄰近的波斯古列出生(也有人認為是BC600年,雖然相差廿年多,但對我要講的事沒有影響)。瑪代波斯都是伊朗人,古列出生時,波斯勢弱,是瑪代的附庸。經過古列的努力,BC559年左右成為了波斯首領。按着但以理書所講,神使尼布甲尼撒有段日子過着瘋子般的生活,吃草如牛。也許就在此時巴比倫的國力有空檔,波斯積強。BC550時古列所帶領的波斯反過來壓住瑪代,正式奪得政權,成為波斯王、瑪代王(看歷史,古列可能有個癖好,就是收集稱號,幾乎每攻下一國就會多一個王的稱號)。隨後征服了呂底亞及附近的城邦。相信由此時起,波斯王國就與巴比倫帝國敵對。從歷史看來,古列好征戰,常四出侵略。

 

BC562年,尼布甲尼撒逝世,由兒子以未米羅達繼位。可憐的以未米羅達在位只有兩年。他在位期間釋放了前猶大約雅斤

 

【列王紀下 25:27】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

 

其實尼布甲尼撒之後的王大都是短命種。在以未米羅達第二年,即BC560年,尼布甲尼撒的女婿涅里格利沙爾篡位,殺死了以未米羅達。不過這涅里格利沙爾也沒有享幾年福,在位四年就死了。BC556年由拉巴施馬爾杜克執政,這拉巴施馬爾杜克更短命,不出幾個月就發生政變,拉巴施馬爾杜克被殺,由那波尼德執政。那波尼德辛辛苦苦的奪得王權,卻笨笨的去拜假神,還拜得很投入,所以放棄了國位出家去(笨入空門,也衍生了巴比倫國中的宗教問題)。於BC549年讓位,由伯沙撒執政。

 

按着但以理書第七章,於伯沙撒元年,即BC549年,但以理見四巨獸的異象。然後按着但以理書第八章,伯沙撒在位第三年,即BC546年左右,但以理見公山羊公綿羊異象。神用這兩次異象將歐洲的未來直到末期再講多二次(第一次是尼布甲尼撒之夢)。BC539年,按着但以理書第五章,伯沙撒飲宴時見到神的指頭預言巴比倫的亡國。當夜,古列攻克巴比倫(據說是巴比倫的宗教問題,祭司開城門給古列軍隊,古列不戰而勝),伯沙撒死亡。

 

【但以理書 5:30】當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殺。

 

就這樣,巴比倫帝國覆滅了。波斯帝國稱覇。有稱號癖的古列攻陷了巴比倫,自然要自稱巴比倫王、迦勒底王。由於稱號太多,所以又自稱「四方之王」(要Fact Check就上網查啦)。所以這解釋了尼希米記和以斯拉記為何寫「巴比倫亞達薛西三十二年」和「巴比倫古列元年」。波斯古列攻陷巴比倫後就施行懷柔政策穩定政局,釋放猶大人並降旨允准重建聖殿。這也應驗了神藉先知的預言:神激動古列釋放以色列人並重建聖殿。

 

【歷代志下 36:21-23】這就應驗耶和華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地享受安息;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直滿了七十年。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 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 神與他同在。

【以斯拉記 5:13】然而巴比倫王古列元年,他降旨允准建造神的這殿。

 

既然下了詔,就快快立根基吧!

 

【以斯拉記 3:10】匠人立耶和華殿根基的時候,祭司皆穿禮服吹號,亞薩的子孫利未人敲鈸,照以色列王大衛所定的例,都站著讚美耶和華。

 

被釋放回去建殿的人中包括耶書亞所羅巴伯等人。按以斯拉記所寫,這殿興建時受到攻擊和攔阻,所以停了工一段時間。按以斯拉記所講,停工時經手處理聖殿重建的王族有古列亞哈隨魯大利烏大流士)、亞達薛西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讓我試着按時間序描繪一下。

 

當時古列四出爭戰,無暇內政。所以在BC537年,就立兒子岡比西斯二世擔任古列的全權代理人管理內政,自己就去征戰四方。我相信這岡比西斯就是聖經所記的亞哈隨魯王。聖經描述的這位亞哈隨魯王很詭異,如果單看年份,根本與歷史各位波斯王完全配對不上。以斯帖記中有提過亞哈隨魯王十二年,但岡比西斯的公認的任期只有七年。又有人講大利烏的兒子薛西斯亞哈隨魯,但但以理書九章反過來記大利烏被稱為亞哈隨魯的兒子,再者按此計算下末底改如要在薛西斯王十二年或之後成為宰相的話超過125歲(假設他與約雅斤一同被擄時為初生嬰兒計);以斯帖末底改的叔叔的女兒,她能成為王后按理應該要年輕貎美,按此假設作為平輩的以斯帖末底改可能至少相差100歲(這一點不是沒可能但太過特殊),所以我覺得這比較沒說服力。然而,只要我把岡比西斯攝政的年間加入計算的話,就沒有年期沖突的問題了。歷史上,這岡比西斯曾遷都書珊。以斯帖記中形容亞哈隨魯書珊登基。以斯拉記四5-6講古列王至大利烏王年間有亞哈隨魯的「登基」事件。但以理書九章講到大利烏被稱為亞哈隨魯的兒子,這的確與史實不符,但如果理解「兒子」是指王位的繼承則很合理:因大利烏篡了位接住亞哈隨魯作王,既是篡位,他父親就不會是王,所以按關係他倆只有王位繼承的前後關係。所以我以岡比西斯就是亞哈隨魯的基礎下繼續下文。

 

話說回來,就是講到以斯拉重建聖殿時,敵人賄買了謀士大大攔阻。聖經在古列攻陷了巴比倫後直到大利烏元年都沒有提及過但以理及其事蹟。相信但以理是前朝臣子故不受古列重用。故以斯拉重建聖殿以及以斯帖拯救以色列時,但以理沒能幫得上忙,也沒有記載他的事。

 

【以斯拉記 4:5】從波斯王古列年間,直到波斯王大利烏登基的時候,賄買謀士,要敗壞他們的謀算。

【以斯拉記 4:6】在亞哈隨魯纔登基的時候,上本控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由於古列在外征戰(不理政務玩耍去?!! (笑)),所以在亞哈隨魯的日子,聖殿的重建幾乎沒有進展。其間出現了以斯帖競選王后(選美,波斯小姐 Miss Persia)一事。過了約七至八年,古列於BC529年戰死陣歿(爛玩玩出禍,唔做家務日日出街玩嘅後果),亞哈隨魯正式作王。由於常常有人上本控告猶太人,可能亞哈隨魯覺得厭煩,加上哈曼不滿末底改而大力狀告以色列人(帖三)。亞哈隨魯王十二年 (相信是由古列年間代理王務起計,即古列後大約四年,約BC525年) 下詔剿滅以色列人(符合歷史對岡比西斯「殘忍」的形象和評價)。以斯帖末底改力挽狂瀾,救了以色列人。亞哈隨魯年間,未底改封相造福以色列人。不久,於BC522年,亞哈隨魯遭受政變身亡。

 

是次政變很混亂,也有傳說是大利烏篡改了相關的歷史。現在流傳的歷史大約是有一個祭司高墨達政變即位幾日就給大利烏政變殺了。詳情就省略吧…簡而言之就是大利烏在BC522年政變得國。

 

【但以理書 5:31】瑪代人大利烏年六十二歲,取了迦勒底國。

 

以上經文前文後理有少少混亂,因為它省略了部份歷史直接由巴比倫伯沙撒跳到波斯大利烏。原文及英文繙譯均沒有「迦勒底」三個字。只講大利烏六十二歲得國。另古列征服巴比倫後有「巴比倫王」的稱號。所以繙譯上譯「取了迦勒底國」也沒有什麼大不妥。

 

由於大利烏的國是搶來的,因此要換一換前朝臣子,結果再沒有提末底改,而但以理又出場了。

 

【但以理書 6:1-3】大利烏隨心所願,立一百二十個總督,治理通國。又在他們以上立總長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總督在他們三人面前回覆事務,免得王受虧損。因這但以理有美好的靈性,所以顯然超乎其餘的總長和總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國。

 

但以理大利烏得國時,查看先知書得知耶路撒冷荒涼年數為七十年。若以猶大亡國、聖殿焚燬(BC586年)起計,70年滿即大約BC516年。究竟BC516年發生了什麼事?是否屆時「荒涼」真的會結束了?我們先記住這年份,讓我們再看下去。

 

【但以理書 9:1-2】瑪代族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國的王元年,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

 

原來但以理看到神榮耀歸來的盼望,就是七十年之期快到了。人也活過來,有盼望有信,神就能大用。先前重建聖殿、以斯帖末底改的日子中,但以理都沉寂下來,可能是因為失勢、也可能失了盼望、或可能是神把他隱藏起來了。直到大利烏元年看到盼望的時候,神就使他重返「位極人臣」的位置,繼續作神的工。由古列大利烏,神隱藏保護了他。神沒有離棄他。他重拾盼望的時候,或許他問及主榮耀再來的時候之事,主竟由廿多年後重建耶路撒冷開始,以及七十個七的預言並末後的事、永恆的盼望都告訴了但以理

 

【但以理書 9:23-27】你初懇求的時候,就發出命令,我來告訴你,因你大蒙眷愛;所以你要思想明白這以下的事和異象。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或譯:彰顯)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者:或譯所)。你當知道,當明白,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正在艱難的時候,耶路撒冷城連街帶濠都必重新建造。過了六十二個七,那(或譯:有)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必有一王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所,至終必如洪水沖沒。必有爭戰,一直到底,荒涼的事已經定了。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那行毀壞可憎的(或譯:使地荒涼的)如飛而來,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行毀壞的身上(或譯:傾在那荒涼之地),直到所定的結局。

 

但以理看到神的榮耀要再回來,我們也看到主有一天要再回來提接教會。我們看到了盼望嗎?由尼布甲利撒擄走約雅敬BC598計到大利烏得國BC522,約74年。一般認為但以理被擄時約有十多歲,假設當時15歲的話至大利烏得國時約89-90歲,或者更大。在百歲之齡神仍大用,仍有盼望,那我們呢?

 

改朝換代------經歷過差點要滅族的亞哈隨魯王時代,來到大利烏年代。重建聖殿一事如何?原來仍一籌莫展。以色列人沒有放棄,四處找權貴幫手。相信當時大利烏的孫子亞達薛西也有參與政事,所以仇敵為阻止以色列人重建聖殿一事上本奏告亞達薛西

 

【以斯拉記 4:7-8】亞達薛西年間,比施蘭、米特利達、他別,和他們的同黨上本奏告波斯王亞達薛西。本章是用亞蘭文字,亞蘭方言。省長利宏、書記伸帥要控告耶路撒冷人,也上本奏告亞達薛西王。

 

亞達薛西叫停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無法前進。直到大利烏第二年。

 

【以斯拉記 4:24】於是,在耶路撒冷神殿的工程就停止了,直停到波斯王大利烏第二年。

 

此時,有先知哈該撒迦利亞發言鼓舞以色列人。神叫以色列人不要只顧自己的事,神的殿仍舊荒涼。因為建殿的時候到了。

 

【哈該書 1:1-8】大利烏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藉先知哈該向猶大省長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那時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說: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麼?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

【哈該書 2:23】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僕人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啊,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因我揀選了你。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撒迦利亞書 1:1】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耶和華的話臨到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先知撒迦利亞……

【撒迦利亞書 4:7-10】大山哪,你算甚麼呢?在所羅巴伯面前,你必成為平地。他必搬出一塊石頭,安在殿頂上。人且大聲歡呼說:願恩惠恩惠歸與這殿(殿:或譯石)!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所羅巴伯的手立了這殿的根基,他的手也必完成這工,你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們這裡來了。誰藐視這日的事為小呢?這七眼乃是耶和華的眼睛,遍察全地,見所羅巴伯手拿線鉈就歡喜。

 

大利烏二年(即BC521年),以色列人受了先知(神)的鼓勵,就重建聖殿一事上本大利烏,最後大利烏下詔重建,於大利烏第六年建成。

 

【以斯拉記 6:13-15】於是,河西總督達乃和示他波斯乃,並他們的同黨,因大利烏王所發的命令,就急速遵行。猶大長老因先知哈該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所說勸勉的話就建造這殿,凡事亨通。他們遵著以色列神的命令和波斯王古列、大利烏、亞達薛西的旨意,建造完畢。大利烏王第六年,亞達月初三日,這殿修成了。

 

大利烏第六年,即BC516年(BC522年登基,BC522-6=BC516),不就是我較早前請大家暫時記住的那個年份嗎?正正就是聖殿被燬後70年。原來,「荒涼」七十年是指「沒有聖殿的日子」。或許,這反反覆覆的阻礙是為了使神所定的70年期應驗,與此同時早早立下殿的根基就給以色列人一個盼望,不至於放棄。神沒有放棄以色列人,反而一直鼓勵着;神沒有放棄以色列人,切切想建殿住在他們中間。這就是神的愛。

 

聖殿是代表神同在。「沒有聖殿的日子」就是表達沒有神同在日子。神形容這是荒涼。其實聖殿重建好了,以色列人仍是亡國之民,在人看仍舊荒涼;但在神看,有神的日子就不同了。有神就有盼望,有信的根據和理由。什麼才是好?有神就是好。這就是神的原則和價值觀,也是我們當有的價值觀。像哈巴谷一樣,絕了牛羊、等人來宰,但他盼望救他的神,所以有「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 神喜樂」的豪情;但以理有神再來的盼望,人就活過來了!神能大用他,將末後的秘密告訴他。祂是使人有指望的神。以西結看亡國的預言心裏苦,但看見神的恩,吃下書卷,明白神的心,竟能甜如蜜。祂有無限的應許,在神凡事都能,在屬祂的事上叫我們得勝有餘,恩典夠我用有餘。今天,您我的心「荒涼」嗎?裏面有神在嗎?常將耶和華擺在面前,我們身體是神的殿呢…怎能沒有神?沒有神的殿還能叫「神的殿」嗎?我不想我的心「荒涼」。

 

BC485年,大利烏去世。薛西斯登基。這王聖經沒有提及,就此飛過吧。時光飛逝,廿年過去,薛西斯王過身。BC465年由亞達薛西執政------就是大利烏的孫子,之前提及在重建聖殿的事阻止以色列人建殿的那位王孫。

 

BC444-445年左右,亞達薛西王廿年,尼希米看見了弟兄,問及耶路撒冷的情況。誰知淒涼得很。

 

【尼希米記 1:1-4】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 神面前禁食祈禱…

 

所以尼希米很憂愁。神使亞達薛西王留意到他,在神的恩手幫助下,獲得了重建耶路撒冷的詔書。得這詔書之日,理應就是但以理的七十個七的起始計算日。

 

【尼希米記 2:1-8】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擺酒,我拿起酒來奉給王。我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王對我說:你既沒有病,為甚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於是我甚懼怕。我對王說:願王萬歲!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麼?王問我說:你要求甚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 神。我對王說: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那時王后坐在王的旁邊。王問我說:你去要多少日子?幾時回來?我就定了日期。於是王喜歡差遣我去。我又對王說:王若喜歡,求王賜我詔書,通知大河西的省長准我經過,直到猶大;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梁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 神施恩的手幫助我。

【但以理書 9:25】你當知道,當明白,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正在艱難的時候,耶路撒冷城連街帶濠都必重新建造。

 

縱然經過許多攔阻,城牆竟修了52日就完工。完工慶祝會時請以斯拉訟讀律法書。

 

【尼希米記 6:15】以祿月二十五日,城牆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

【尼希米記 8:1-3】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裡。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從清早到晌午,在眾男女、一切聽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民側耳而聽。

【尼希米記 8:8】他們清清楚楚地念 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以色列人見耶路撒冷的城牆完工感動哭泣。神也藉以斯拉的口鼓勵以色列人,神使他們歡喜快樂。有神,就有祝福。作神的工,祂必記念。也鼓勵他們繼續完成耶路撒冷的重建(城牆完成了不等於城也重建好),因但以理預言首七個七年「耶路撒冷城連街帶濠都必重新建造」。

 

【尼希米記 8:9-12】省長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並教訓百姓的利未人,對眾民說:今日是耶和華─你們 神的聖日,不要悲哀哭泣。這是因為眾民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於是利未人使眾民靜默,說:今日是聖日;不要作聲,也不要憂愁。眾民都去吃喝,也分給人,大大快樂,因為他們明白所教訓他們的話。

 

然後尼希米以斯拉重申、宣揚、恢復神的命令、律法和真理,叫以色列人遵守,過聖潔的生活。這就是神想望我們過的生活。神要我們行在光明裏、遵行祂的話,以致我們能得着祂為我們積存的豐富和賞賜。我們也要配合,想望要得的賞賜,渴望神,在祂裏面有信望愛。

 

BC433年,即亞達薛西王卅二年,尼希米再次返回王宮(尼十三6)。後來又因心繫耶路撒冷而告假回鄉,竟發現以色列人再次敗壞起來。耶路撒冷還未重建好,民就敗壞起來了。據說先知瑪拉基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理據是瑪拉基所記的時候已經有聖殿,所以應是所羅巴伯修殿完成之後的事;又有一說是尼希米記十三章所描述的這次敗壞的事與瑪拉基書第二章的敗壞的事相似,因此有人認為瑪拉基就是接住尼希米作先知,也是記在舊約聖經中的最後一位先知。瑪拉基說以色列人雖然違約,雖然忘恩,雖然狡辯,雖然倒退,但耶和華的愛不變,仍等候他們回轉,預言要為以色列人差遣預備道路的使者,又預備立約的使者(彌賽亞與新約),預備以利亞,預備最好。

 

【瑪拉基書 3:1】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

【瑪拉基書 4:5-6】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BC425年,亞達薛西王逝世。

 

BC396年,按但以理的七十個七預言,首七個七是指「耶路撒冷城連街帶濠都必重新建造」,即耶路撒冷完全重建完成。但以理的預言是用猶太曆法一年360日計。所以7x7x360÷365.25約48年多(猶太曆與現行曆法之換算)。大約BC396年吧。

 

BC4年,大希律王死亡。他其中一件被受基督徒關注的事蹟就是因為耶穌的出現而下令屠殺兩歲以下嬰兒一事,故推論耶穌是這年以前出生。(另加參考資料:又據說居里扭敘利亞巡撫時該撒亞古士督頒布命令報名上冊是在BC6-7年(相關歷史資料少得可憐,可信性成疑,故只能作參考而已),若此成立的話耶穌應在此年或之前出生,即有可能耶穌死時約38-40歲)。耶穌就是瑪拉基書所預言的立約的使者,與他同期還有施洗約翰為預備道路的使者。

 

【馬太福音 2:16】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

【路加福音 2:1-5】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這是居里扭作敘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眾人各歸各城,報名上冊。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衛一族一家的人,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

 

AD33年,但以理的69個七成就,主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釘十字架、成就救恩。算法是69x7x360÷365.25=476年(猶太曆與現行曆法之換算)。下詔重建耶路撒冷(BC444年)後476年就是AD33年。444-476=-32,由於沒有公元0年,所以數年份時需順延一年*。所以是AD33年。後來AD70年羅馬的提多將軍(一王的民)來把聖殿拆毀。耶路撒冷再次「荒涼」,踏入沒有神同在的日子。

 

【但以理書 9:26】過了六十二個七,那(或譯:有)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必有一王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所,至終必如洪水沖沒。必有爭戰,一直到底,荒涼的事已經定了。

 

AD33 至到最後一個七來到之前的時期是教會時代,即我們身處的時代。教會時代過去後,即主來提接教會之後,緊接住就是但以理所講的最後一個七,也就是啟示錄所講的七年大災難。末期災難可以講是由AD1948年以色列復國揭起序幕,因為整個末期災難均是環繞以色列國進行,所以以色列復國後,聖經的末期預言的主角們都齊了,只是按主所講,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能知道的就是「主的日子」近了。災難後進入名為千禧年國的新時代新國度。

 

事就記到這裏吧。請再次原諒我無法事事詳記,如有錯漏也請包涵一下。如若可行,請慢慢細讀相關聖經,看看神的心,會很感動的啊。尤其是如果您讀到氣忿,為神不值,覺得以色列人「抵死」就更好。因為人愈是「抵死」就愈顯得主的愛偉大無邊、無限犀利。不要忘記我們在神面前也有「抵死」的地方,但祂仍義無反顧地愛我們,甚至為我們死。願主祝福您。

 

 

*注:在使用公元紀年時,應當指出的一點是: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時間有所不同,即必須在計算出的 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這裡之所以要減出一年是因為公元紀年不設公元0年,不能按照數學上的正負數的概念來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間。(Quote: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528j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