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

如果说波伏娃的《第二性》是第一波女权运动的代表作,那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就是第二波女权运动的代表作。

而且弗里丹是美国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的领军人物。

介绍一下作品创作背景:
争取到女性选举权后,女权运动可以说是暂时告一段落。

当年的女权主义者仍然在关注人权不平等等事情,而新一代女性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人们甚至开始讨论女性究竟是否真的需要女权者当年辛苦争取来的权利。
二战结束,男性从战场归来,女性逐渐退出职场回到家庭。

当年女性编辑们在书刊上创造了一堆追求自由自我的女性,男性编辑们回来后用千遍一律的家庭主妇代替了自由女性。

当时非常流行“女性的奥秘”的说法,各种权威心理学家宣传这套。

即女人的幸福在家庭那套理论。书名就是来自这里。

女权者和事业型女性都被宣传成食人者,就像现在有人把女权者说成都是一些又丑又没男人要的歇斯底里的女人一样,但比现在更严重。

即使这样,仍然有约三分之一的女性在职场活跃。

弗洛伊德影响深远,而后人又拿着他的(假设的)理论去说明女人就该低下就该服从丈夫。

弗洛伊德应该是被女权者花样鞭尸最多的一个男人了(毕竟是当时心理学的核心),总觉得基本上每本女权书里都要鞭尸一下。

最著名的大概就是他的“阳具羡慕/阳具嫉妒”理论了,当女人得知自己没丁丁,而男人有丁丁时,女人就开始嫉妒男人,然后女人的各种问题都是因为她们是一个缺丁丁的人,一个女人只有生了一个带丁丁的儿子,她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丈夫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自己生了几个孩子,每天在家里做做家务带带孩子,似乎是完美的家庭主妇生活,按那时候的理论,女人应该感到满足了,不满足的都是心理有问题的。

偏偏那个时候很多家庭主妇有这种无名的心理问题,她过着一种完美的生活,她理应感到满足幸福,但她并没有觉得满足幸福。

然后她去求助心理医生,而心理医生大概也就给她开个镇静剂什么的,然后告诉她要感到满足。

这个无名的问题,大概是挑战和成就感的问题。

当时人们认为女人理应只满足于呆在家庭,她们不应有其他任何追求,大概因为那是“男人的追求”吧,一个女人怎么可以像男人一样有追求呢。


另外女权主义者被当成精神病。

因为她们竟然不满足于做一个家庭主妇,还要“模仿男人”去做演讲啦去做有酬工作啦。

学校为女性开设“经营婚姻”“讨好男人”之类的女性性别课程,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种婚姻课程,人们就会传言这个学校的女学生都是些“失去了女子气质”的女性,这很可能导致她们嫁不出去。

而且跟现在一样,那时候也有“女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难结婚”的说法,还有“学得越多越有损女子气质”的说法。

其实这本书我只看到260多页,后面的不感兴趣就没看了。

书本一开始是谈家庭主妇的无名问题,然后很温和地吊打一下弗洛伊德和谈一下心理学,再谈一下性别教育婚姻课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