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tokkのブログ

takatokkのブログ

ブログの説明を入力します。

Amebaでブログを始めよう!
相信到過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很講究細節,這種講究細節的特質不僅使日本視覺景觀空間上有所追求,就連聽覺也有其講究之處?? 今日才發現日本街頭上的聲音的意義,原來聲音真的是可以建立空間的地方感,而且這都是靠人工形成之聲音。今日我就簡單整理了三個一直聽到但仍不解的日本"街與音"。

1.發車MELODY
這是最容易且最明顯的日本"街與音"的典型,發車MELODY是為了提醒乘客列車即將要發車,其發展之原因是因為早期發車的提示鈴是傳統的電鈴聲(估計應該就像今日台鐵的發車鈴),但由於乘客批評聲音太過刺耳,後來發展出一套可播放MELODY的系統,播放悅耳的音樂以替代前者,後來發展廣泛,全日本很多車站都有採用,音樂的數量與種類也越來越多,有些地方車站甚至以地方之樂曲作為其發車MELODY,這更創造了具地方特色的街與音了!


JR東日本發車MELODY集



2.盲導鈴
盲導鈴(或全稱視覚障害者誘導用チャイム)在日本車站內很容易聽到的聲音,主要是PIN-- BON--,以及小鳥叫聲兩種,其目的是為盲人指認方向。在人多的公共設施設置該鈴是法定之義務,可參考公共交通機関の旅客施設に関する移動等円滑化整備ガイドライン(バリアフリー整備ガイドライン),以下是針對盲導鈴介紹之科技新聞。



3.音響裝置付信號機
簡言之,就是裝了音響的人行交通燈,主要供視覺障礙者清楚交通燈號之情況,分為MELODY式與擬音式,例如在很多動漫作品都可以聴到的 <通りゃんせ>,是日本早期較常見,比較古老型的音響裝置付信號。


而有些地方也設置了地方特色音樂之音響裝置付信號機,如橫濱。
而擬音式是現在最常見的,主要有カッコー(布谷)與 ピヨピヨ(小雞)兩種,現在布谷聲多用於大馬路,小道路較多會用小雞聲


也有混合式之存在。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為了提醒市民的人工聲音,而且主要是在公共交通設施之中,且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提供一個能讓身障人士的安心.安全使用交通設施之環境。其實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些聲音挺煩人的,但對於視覺障礙人士而言,其感受都市空間的主要方式,並非如主流大眾主要透過視覺去感受城市,因此這些聲音可協助視覺障礙人士,以期他們能如一般人一樣,自由地感受、享受城市。

了解到"街與音"背後之理由後,認識到以前對都市設計僅著重"視覺效果"的不足,或者下次應該叫都市設計師們都矇上眼睛走到城市之中,感受視覺障礙人士"眼"中的都市空間,他們可能才會真正發現,都市設計,原來連聲音設計也是重要之一環。

最後,可以思考將來如何利用聲音來設計都市? 這讓我回憶到歐洲城市與教堂鐘聲相伴之休閒日子。 而回歸到台灣,台灣的"街與音"又有什麼? 其實垃圾車就是台灣"街與音"的典型,而由於我住在大學周邊,大學的鐘聲也成為我家的另一明顯的"街與音",這兩個"街與音"與日本較相近的情況是,這些都是為了提醒市民的人工聲音,前者是垃圾車到了,另一個是,要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