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去教育孩子 | 淡い愛

淡い愛

淡い愛淡い愛淡い愛

孩子教育一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話題,孩子成長的環境,受教育程度及社會影響不但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素質,而且還關乎到孩子改造社會的能力。

我們往往忽視了學校是否具備一所學校所與之相符的資格,學校資格是與之相匹配的師資力量教育資源,如果最基本的達不到,孩子的學習便更難的得到保障,靠線下家長所報的各類補習班來彌補,剝奪了孩子的更多時間,也花去了家長的大量金錢,教育的倆大環境無非是家庭和學習環境即學校,無法保證前者但我們更該加強後者,將師資資源分配到位,同時教育介護也是重要的一點,看似無人問津的問題在得到重視後將防禦掉大量隱患。

孩子的教育分為三個方面: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最關鍵的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育。


針對孩子教育,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1、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呱呱落地,各種器官都處在發育階段,而心靈也近乎一片空白,需要在成長中去填充,因此,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對孩子尤為重要。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你可以沒有很高的學識和能力,但你必須得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陪伴孩子,並時常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孩子,觸發孩子。

2、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積極的心態

很多家長容易動怒,一點小事動不動就發脾氣、曝粗口,這樣的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很不好。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性格方面會受到父母很大程度的影響。

在孩子面前,家長說話應要做到和顏悅色,遇事不溫不火,不焦不躁。父母還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並幫助孩子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有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性格,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個人認為,學校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最重要的階段,學校伴隨著孩子度過了童年期和青春期,這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兩個階段。

可如今的學校教育都是以升學為目的,極少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俗話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應當將培養人的品質放在第一位,然後才去傳授知識。

“無論做任何事情,首先得學會做人”。學會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換位思考。只有把人做好了,站在人性的高度去看事物、做事情,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因此,好的老師應首先從培養學生的品質出發,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4、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心地善良、有愛的人

佛說: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疑。意思是說不做沒有仁愛、沒有義氣、沒有禮儀的事情;不說虛妄而不誠實的謊言,不巧言令色,搬弄是非;不貪焚嫉妒,不怨恨仇視,不愚昧妄念。此為善,反之為惡。

教育孩子心存善意,明辨是非,是每個家長和老師應做的事情。只有一心向善,心中有愛的人,才能享受到陽光的恩賜,才能幸福快樂。

5、讓孩子學會在舍與得中獲得快樂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當中都希望孩子能與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一些東西,當然,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分享都能讓孩子們獲得快樂,當你犧牲一個孩子的利益去滿足另一個孩子的時候,那就不是分享,分享是讓大家共同享受,從而獲得快樂。

通過組織義工團探訪社區老人這樣的愛心活動,可以培養嘉諾撒培德書院學生們的愛心和責任心,也更加珍惜和家人的時光,在公益活動中有所感觸,今後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分享的時候,要讓孩子自願付出,並在其中明白“舍”與“得”的道理。舍得是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和情懷。


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很多種,但好的教育方式都是以引導孩子入手,因此,父母的人生態度和處世能力極大的決定著孩子的將來,學校的教育也很大程度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未來是孩子的。希望全社會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多多關注,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