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亭山景區美不勝收 | 苦い経験

苦い経験

ブログの説明を入力します。

赭亭山景區美不勝收初夏時節,陽光和煦,暖風微醺。站在橫峰縣赭亭山上極目遠眺,信江兩岸垂柳迎風搖曳,青山碧水,花紅樹綠;通往赭亭山景區水泥道路寬闊平坦、暢通無止;義門村梧桐畈自然村河道蜿蜒曲折、繞山而行;村婦嬉水浣衣,幾許青窗口式冷氣機比較色在身後蜿蜒起伏……好一幅空明無染的壯麗山水圖。眾所周知,有的山以它的風景秀麗而聞名天下,有的山以它的奇峰怪石而吸引遊客。而橫峰縣赭亭山卻以它光榮的歷史而著稱於贛東北大地,那可歌可泣的革 命鬥爭曾在這裏發生。赭亭山位於橫峰縣城以南蓮荷鄉境內,典型的丹霞地貌山體,四面絕壁懸崖,唯有一小徑可供攀援登上山頂。赭亭山景區以赭亭山和赭亭山水 庫為主體,山水相依,景色旖旎,類似桂林,現已初步開發。油筒石景區位於岑山西南側,丹霞地貌特色突出,油筒石高聳而立,造型獨特,以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老傳說共同吸引著遊人觀光。赭亭山豐富的人文資源使得赭亭山成為橫峰乃至上饒市的人文勝景。赭亭山風景區是橫峰岑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之一,地處蓮荷鄉上畈楊家村境內,南與鉛山縣交界。景區內生態保護良好,為珍禽水鳥棲息地,是養生度假旅遊的好場所。赭亭山矗立在信江北岸,環山七八華里。遠遠望去,赭亭山象一個凸起的平臺,二面猶如刀切斧劈一樣陡峭,只有南面一條路,須通過三道關口才能登山。沿 路拾階而上,途中經過太平軍建造留下的三道關隘,陡峭的山路呈八十度傾斜向上,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接近山頂時,竟然有一條天然的“棧道”繞向前 方。站在棧道,極目遠眺,青山綠水,村莊良田,盡收眼底,好一幅山水美景圖。在“棧道”一凹處擺放著土地神像,只要有神像,附近就一定有廟。再往前走,果 然看見一棟新廟正在建造之中。原來山上曾有座古廟,可能是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已被拆除,現在原址建新廟。原古廟的菩薩就已經安放在新廟內,供人朝拜,香 火不斷,廟裏有一精瘦老人管理事務,如今山上只剩下一棟舊房,房門兩邊張貼一幅對聯,上聯是“朝裏不比俗家濃”,下聯是“客人莫嫌茶飯淡”。赭亭山因後漢赭亭侯李恂得名,是橫峰名山。後因有晉代葛洪、清朝太平天國之 傳說。1934年4月,這裏發生了贛東北革命史上有名的赭亭山保衛戰,使得赭亭山成為橫峰縣的紅色教育基地。 赭亭山四面懸崖峭壁,僅一條小路經三道關隘才能登上山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周圍16個村莊以此為堡壘與敵人進行鬥爭。1934年4月,國民軍第21師企 圖攻佔橫峰縣城,橫峰縣紅軍獨立營兩個排和一百餘赤衛軍少先隊員在赭亭山頑強阻擊敵軍飛機大炮進攻達半月之久,斃傷敵三百八十多名。敵人攻上第三道關卡 後,紅軍戰士和地方武裝退守至山頂碉堡內,數百敵人將碉堡團團長圍住。此時,堡內只剩一蘿火藥,連指導員悲憤地說:“為黨和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時候到了......”,最後引燃炸藥,全部壯烈犧牲。我們的英雄與敵人同歸於盡,為人民為革命獻出了最後一滴血。從此,赭亭山作為一座歷史的豐碑聳立在贛東北人民的心坎裏,赭亭山的紀念碑上鐫刻著英雄的事蹟,烈士的英名.......赭亭山南鄰信江,作為遏守信江的門戶,赭亭山曾歷經了黃巢起義、太平軍翼王營寨、紅軍戰場等歷史風雲,山上依稀可見古戰場的痕跡。東漢赭亭侯墓、古 洞穴墓、葛漢煉丹遺跡等人文景觀,為赭亭山染上了古樸的色彩,赭亭山由此得名。岑山和赭亭山不僅自然風光秀美,而且,還有岩洞、寺廟、牌坊等文化景觀,兩代赭亭候的急流隱退,石達開的神秘駐軍,葛仙公的得道飛升,贛東北革命的橋頭堡決戰,在這裏都留下了或豪邁或悲壯或神秘或悠然的時空劃痕,這些古色文化和秀麗的自然風光結合在一起,更加襯托了橫峰的美麗風光,讓遊客在旅遊中充分體驗濃郁的地方古色文化,實現旅遊與文化的聯動發展。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金秋十月的蓮荷,稻浪翻滾,高粱遍紅,一派豐收的景象。去年八月份剛到橫峰履新縣委書記的饒清華同志在義門村梧桐畈自然村調研時強調指出,梧桐畈自然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土地集中連片而且水資源豐富,一定要抓好“七巧板”特色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因地制宜,想方設法發展經濟農業、觀賞農業,力爭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樂;要跳出傳統農業的束縛,把農業生產改造升級,引導村民發展荷花、水蜜桃和楊梅種植等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不斷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今年以來,在通往赭亭山景區的蓮荷鄉義門村的梧桐畈自然村,緊緊圍繞橫峰縣委提出的“一核一線四區”和“個十百千萬”戰略部署,計畫投資1200餘萬元將該村打造成為一個含藕湖遊步道、遊客集散中心、親水準臺、百歲坡、旅遊公廁的生態農業觀光園。如今,以梧桐畈自然村為中心,正在建設“荷博園”、“跑馬場”等鄉村旅遊景點。五月的太陽已具備了初夏火 熱威力,在橫峰縣蓮荷鄉義門村梧桐畈自然村梧桐畈楊梅基地,500多畝去年剛載下去的楊梅,在連綿的峰巒之間,長勢喜人。“現在正是基地除第一茬草的好時 候。”村支書張泉水指著眼前的梧桐畈楊梅基地告訴筆者,“為了讓義門的百姓早日脫貧,村20多戶貧困戶常年服務在基地,集中解決了就業問題,確保他們增收 脫貧。”“在楊梅基地,我一天能賺到120元呢!”正在基地除草的張四年早年喪偶,帶著二個孩子苦苦熬了十多年,他一邊除草一邊高興地說,“我們這裏山高路遠,人均耕地少,加上我壞了一只眼睛,出去打工沒人要,以前一家老小就靠2畝山地過日子,苦哈哈的。現在好了,在張支書的幫助下,在家門口上班,一年輕輕鬆松就能賺2萬多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