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社會,家庭資產保障已成為許多香港市民的理財重點。無論資產多寡,若未有妥善規劃,一旦遇上變故,極易出現生活質素下滑、財政逆境甚至家庭糾紛。家庭資產保障的概念,涵蓋日常現金流管理、投資分配、緊急預備金安排,以及長遠的保險與遺產規劃。家庭成員宜早定期盤點資產,如物業、現金、股票、基金、退休金等,並理解資產分布、擁有權及負債狀況。建立一份完整清單,讓每位家庭成員明白未來承傳方向,也是減少爭拗的基礎。

 

應變儲備與日常現金流規劃

 

要維持家庭資產穩健運作,必須先管理好日常現金流。建議按家庭每月實際開支訂立預算,分清「必須支出」與「可裁減開支」,持續檢討每月收支狀況,養成記賬習慣。存下緊急預備金是第一道穩健理財防線,金額一般建議為三至六個月生活開支,貯存在提款方便但操作不頻繁的帳戶內。這筆儲備能協助家庭應對突如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大病或意外開支。若遇上收入不穩階段,也可暫時紓緩家庭財務壓力,避免被逼盲目變賣資產或減低生活質素。

 

投資風險分散與長遠增值

 

資產增長不能單靠儲蓄,適度投資可為家庭未來帶來額外保障。不同年齡及家庭狀況,宜選取不同投資組合,例如部分配置於低風險定期存款,餘下資金投放於股票、基金及地產信託等。初投資者可先由保本型產品著手,逐步了解市場運作與風險承受度。每年覆檢投資組合,配合家庭人生階段(如結婚、生育、退休等)調整比例。分散投資並非求快致富,而是為了分散風險、緩衝市場波動,讓整體組合更穩定長遠發展。

 

靈活運用保險守護家人

 

意外與疾病難以預計,適當保險安排可保障家庭安全。以人壽保險為例,當家中經濟支柱不幸離世時,保單可為受益人提供一筆賠償金,有助維持生活質素、償付房貸、教育費,或作為應急現金流。部份保險更設有儲蓄或投資功能,可用作長遠退休資金或子女教育儲備。購買保險前應根據家庭責任、負債總額及未來預算仔細計算所需保額,並留意細節條款如受益人指定、賠償類型、免責期及退保條件等。

 

資產承傳與法律規劃

 

不少人關注資產如何順利承傳予下一代,故提早訂立遺囑或成立家庭信託均屬可行做法。所有資產宜逐一列明分配方法並指明受益人,避免日後產生爭執。若家庭成員涉及海外資產,更需留意不同地區的承繼法例有異。部分市民會考慮提名受託人長遠管理資產,尤其當有子女年紀尚幼或家中成員失去自理能力時,可保障其照顧安排。遺產稅、印花稅及彈性提款計劃等細節,應按時找專業律師或財務顧問審視。

 

債務危機應對與重組方案


萬一家庭遇上債務壓力,切勿逃避或靠拆東牆補西牆解決。及早主動聯絡債權人商討重組方案,甚至考慮申請IVA(個人自願安排)也是一條出路。申請過程需徵詢具法律認可資格的代理律師或會計師,協助制定全面債務還款建議書,並向法庭及債權人申請協議經投票通過後,會以定額、定息每月還款予債權人。此方法除可避免破產,更能保存自置物業及日常資產,有助長遠重整財政。當家庭能有系統地檢討及完善保障和財務結構,不論世事如何變動,資產安全與生活質素自然易於繼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