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變成「可有可無」的人

來源:網路流傳

能力好、專業強,真的只是輔助工具,認真、脾氣好、態度佳、和群的人,才是真正的工作族。一個人若不懂得在團隊中主動貢獻,讓團隊總是為了他必須特別費心協調,就算他能力再好,也會變成團隊進步的阻力。

身為電腦工程師的朋友在公司人事縮減時被裁掉,他難過極了。「我又沒有犯什麼過錯,」他沮喪地問同事們:「經理為什麼選擇把我裁掉?」

「大概是你哪裡做得不夠好。」同事A說:「還記得上次他要你支援哪個部門使用電腦,被他逮到你坐在那裡沒事做?」

「什麼我沒事做?那時大家剛好都沒有問題,我才自己上一下網的,這樣為什麼不行?我不是照樣在一旁待命,有人發問我不也是馬上就去?」朋友反駁。

「就是啊!」同事B附和:「你經理留下來的另一個工程師,那天幫另一個部門的人修電腦,修到整台電腦壞掉,經理沒裁她,竟然是裁你,真說不過去!」

「你有冒犯過誰嗎?也許是別的部門的人說了你什麼壞話。」同事A又問。

「會不會是那一次工廠那個無理的廠長不滿意你的態度?記得嗎?」

同事B說:「他不會用電腦還自作聰明,後來把自己電腦弄壞了,還將責任推到你身上?」

「但那次經理為我說話,他明白當時是廠長的錯。」朋友回答。

他們徒勞無功地討論了一個多小時,同事A終於說:「哎,不服氣你去問他嘛。」

「可是,」朋友猶豫了起來:「這樣好嗎?沒看人這樣做過……」

「我也覺得沒有必要去自取其辱,」同事B附和:「裁員還會有什麼理由?何必挑明了讓大家尷尬?」

「但是問清楚了,真有錯,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嗎?」同事A說。

同事A的話朋友回家想了好多天,一直耐不住心裡的不滿和疑惑,終於決定親自找經理談一談。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這次裁員的原因。我知道這次為了精簡公司編制,總得有人給裁掉,但我很難不把裁員的原因和我的表現聯想在一起。」朋友將在心裡排練好久的話一口氣全講了出來:「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現不好,請經理指點,我希望有改進的機會,至少在下一個工作上我不會再犯一樣的錯誤。」

經理聽完他的話,楞了一下,竟露出讚許的眼神:「如果你在過去的這一年都這麼主動積極,今天裁的人肯定不會是你。」

這回換朋友楞住,不知所措地看著經理。

「你的工作能力很好,所有工程師裡你專業知識算是數一數二的強,也沒犯過什麼重大過失,唯一的缺點就是主觀意識太重。團隊中本來每個人能力不一,但只要積極合作,三個臭皮匠就能勝過一個諸葛亮。如果隊友中某個不懂得主動貢獻,團隊總是為了他必須特別費心協調,就算那個人能力再好,也會變成團隊進步的阻力。」

經理反問他:「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辦?」

「但是我並不是難以溝通的人啊!」朋友反駁。

「是沒錯。但如果你將自己的態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為滿分,在積極熱心這方面,你會給自己幾分?」經理問。

「我想我明白了。」朋友說。原來自己是個「可有可無」的員工。

「你有專業能力為基礎,如果你積極熱心,懂得藉著合作來運用團隊的力量,你的貢獻和成就應該會更大。」

接下來的半小時,朋友虛心聆聽經理給他的建議。他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假設某個被裁員的原因,躲起來怨天尤人,也很高興因為不恥下問,明白了自己的缺點在哪裡。

不僅如此,經理很高興能看到他如此上進的一面,幾天後親自打電話介紹他另一個職位,比原來的工作還好。

我們常常忘了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合作關係 ── 生活的框架告訴我們要保護自己,多做可能多錯,熱心多會受傷,於是我們寧可自掃門前雪、被動一些,甚至對人漠不關心。

一個人可以聰明絕頂、能力過人,但若不懂得藉由積極熱心來培養和諧的合作關係,不論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

不積極熱心的人在團體中只會做好被吩咐的工作,願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卻能帶動團體,集結眾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順利進行。

如果朋友在被裁員後就躲起來怨天尤人,就不可能透過經理的協助看到自己的缺點。好在他學會了合作的第一要件:主動關心別人的需求。

當別人感到被關心時也會付出相對的善意,分享自己的資源,就像朋友的經理願意介紹朋友到另一個更好的職位,這就是合作最大的益處。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能助你事半功倍。

三個篩子

來源:網路流傳

一個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兒,說:「我有個消息要告訴你。」

哲人打斷了他的話:「你要告訴我的話,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

那個人不解地問:「三個篩子?那三個篩子?」

「三個篩子。第一個叫真實。你要告訴我的消息,是真的嗎?」

那人說:「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哲人說:「現在你再用第二個篩子去審查。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實的,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

那人躊躇地說:「不,剛好相反!」

哲人又打斷了他的話:「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我要再問,使你如此激動的消息是重要的嗎?」

那人很不好意的回答:「並不重要。」

哲人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事,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麼就別說了吧!如此,那個消息便不會困擾你我了。」

不要輕信別人所說的任何人的壞事,除非你確實的知道那事是真實的。縱然你確實的知道了,也不必將這事告訴別人,除非你覺得這事是絕對必須說的,在你說的時候你當記得上帝也在聽你口中所說一切的話。

俗語說:「一句好話叫人笑,一句壞話叫人跳。」

我們的話語是否常常使人得到益處?或使人受傷害呢?若能自我先過濾一下,你會發現很多話是不必說、也不用說、更是不該說的。

學習掌管我們的舌頭,不容它胡言亂語, 危害別人。當一個人掌管了舌頭,自然就掌管全身。

古人說:「多言取厭,虛言取薄,輕言取侮。」

聖經上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言書十章19節)

從今天起留心你口中的言語,那會使你的人生航向完全不同的旅程。

想一想

◎王鼎均/撰

來源:網路流傳

老闆要小趙擬一份計劃書。小趙化了三天功夫細心構思,再把內容大要向老闆口頭報告。老闆聽了,加上兩點指示,連連點頭說:「好,就這麼寫。」

小趙把計劃書恭楷繕正,送給老闆。老闆看了,皺著眉頭提出幾點要他修改。他心裏十分納悶:「不是口頭請示經你同意的嗎?怎麼好像變成我的過失了?」

計劃書照老闆的意見改好,謄清,再送上去。老闆看了,又說這裏要改,那裏要改,而且強調有一個地方「非改不可」。這個「非改不可」的地方,卻正是老闆上次自己提出來的。小趙的心涼了,他斷定老闆心存成見,故意找他的麻煩。老闆這樣做,分明是希望他辭職,他決定不幹了。

幸好他有一個涉世較深的朋友。這個朋友知道了小趙的苦惱,哈哈大笑。他對小趙說:「你弄錯了,我擔保你的老闆絕對沒有意思趕你走路。」

「小趙反問:「他為什麼要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呢?」

「那絕對出於無意。他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你得瞭解,所謂老闆,是只有當部下前來請示的時候才「想一想」的人。他事先並沒有通盤考慮那個計劃的細節,你向他請示的時候,他才開始想一下。他在你每次請示時隨機產生意見。他在第二次提出意見時,業已忘了第一次提示過什麼,因此你覺得他無恒,善變,不懷好意。這完全因為你不了解「老闆」是什麼樣的人。須知天下的老闆多半如此,你一定得了解他們,適應他們,直到你自己成為老闆為止。」
小趙立即從善如流。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完全成為過去,他現在自己也是老闆了。當他獨自擁有一塵不染的辦公廳顧盼自雄的時候,他也曾提醒自己:慮事要周密,思路要連貫,講求方法,節省時間。可是到頭來也免不了犯「心不在焉」的毛病,因為他已經成為「等部下來請示時才想一想的人。」